中國企業(yè)文化傳播網訊 6月9日是第十四個“世界認可日”。目前精神心理健康被認為是健康新時代全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有近2億人正遭受著精神心理疾病困擾,終身患病率高達17%,包括抑郁癥、焦慮癥,以及較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癥等疾病在內,患病率較高。其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超1600萬人,這一數字還在逐年增長。
精神疾病正日益成為生活中常見的疾病種類,然而精神疾病患者卻遭受到比其他常見疾病患者嚴重得多的歧視和排斥,人們把他們看作特殊的人,害怕他們、遠離他們。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各種各樣有關精神疾病患者的負性信息,很多社會現象被大眾和媒體「泛精神病」化,甚至成為我們日常娛樂的內容,導致了人們對精神疾病更深的誤解。
其實,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并不能讓我們遠離精神疾病,事實是:去了解他們、科學地認識疾病,才能幫助我們有效預防和盡早發(fā)現精神疾病。
理解,他們只是精神受傷的普通人
有人說,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危險的“瘋子”,精神疾病患者更容易暴力傷人,患上精神疾病就等于無藥可救……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好心情互聯網醫(yī)院專家表示:
首先,精神疾病患者不過是精神受傷的普通人,精神疾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fā)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總稱。據了解,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診斷分類,精神疾病約有200種之多,排在前三位的是:心境障礙、焦慮障礙和物質依賴相關障礙,而可能存在意識喪失、行為失控的重性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僅占總患病人數的1%左右。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精神疾病患者都不是我們想象中那種披頭散發(fā)、手舞足蹈、危險恐怖的樣子。
其次,調查顯示重性精神疾病患病中存在暴力傾向或有暴力行為的人約占8%-10%,而在未患病的普通人中則有近20%的人使用過暴力。也就是說,發(fā)生暴力行為的精神疾病患者數量遠遠低于普通人。
此外,得了精神心理疾病診斷不是無藥可救的“無期徒刑”。有研究發(fā)現,超過八成的患者并不屬于重性精神疾病,他們不需要住院或特殊監(jiān)管,通過一般性治療就可以得到康復。對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國有著完善的治療和管理規(guī)范,他們可以通過入院治療、社區(qū)康復、家庭康復等方式回歸社會。而社會和大眾對他們的理解和關愛可以提高他們康復的可能性。
接納,讓精神障礙患者融入社會
其實,精神病患者敏感,經常感到孤單。盡管很渴望與人交流,但他們多數與社會隔離,活動水平下降,生活質量很差,這樣的患者想要回歸家庭和社會,減輕家庭看護負擔,精神康復是必經之路。
作為互聯網精神心理醫(yī)療服務管理平臺,好心情成立五年來,始終致力于精神心理健康領域,目前,已有超過400萬用戶,在這里接受精神心理治療,在世界認可日到來之際,好心情呼吁大家,了解精神衛(wèi)生知識、提高自身的精神健康素養(yǎng),能夠幫助我們科學地認識精神疾病,更客觀地對待精神疾病患者。
面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我們要用善意去接納他們、理解他們、認可他們;多給他們一個微笑,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當他們受到誤解和排斥時,支持他們、抵制偏見和反對歧視等等,這些都是你能做的。我們要行動起來,也許你一份善意的理解和認可,就能為他們灰色的人生帶來溫暖的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