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一線人員的心聲
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崗位不同,但目標一致、勠力同心,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幸福時光,第一時間響應組織號召參加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毅然決然奔赴疫情防控一線“主戰(zhàn)場”,用實實在在的擔當作為筑起了疫情防控最前沿堅固屏障。

歪掉的背影
5月6日中午,上饒市信州區(qū)水南街道豐溪路社區(qū)門口的核酸采樣點,30度高溫下,穿著防護服的志愿者李鑫惠搖搖晃晃。旁邊的工作人員一把扶住,把她攙扶到旁邊,發(fā)現(xiàn)她臉色通紅,大口喘著粗氣,中暑癥狀明顯。周圍的人立馬幫她褪去防護服,為她扇風,灌下藿香正氣口服液,并撥打120急救。醒來后的李鑫惠并沒有過多擔心自己的情況,反而自責自己的倒下給大伙添了麻煩,當社區(qū)工作人員請她第二天休息一會時,她說:沒關系,我明天還可以上的……

勒痕遍布的臉
每一次帶上口罩帽子穿上隔離衣進入核酸采集點,占艷卉都清楚的明白,作為一名社區(qū)工作者,必須沖鋒在前,自己多做一些,別人就少一些被感染的風險。她有條不紊,嚴格遵照操作章程完成各項工作。為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她已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為了減少防護服的損耗,她可以連續(xù)5個小時,不吃不喝不去衛(wèi)生間,幾個小時下來,卸下護目鏡和口罩的臉上布滿了深深的印痕,脫下防護服渾身上下已經(jīng)被汗水浸透。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斗中,社區(qū)工作人員臉上那被勒出的印跡,就是這些無畏者最美的“勛章”!

紅腫的眼睛
“一直這樣連續(xù)值班,身體能吃消不?”水南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員黃鋮說:“為了大家的安全,這點苦不算什么。”他已經(jīng)堅持了十幾個日日夜夜,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好好睡過一頓覺了,每天休息不到4個小時的眼睛血絲密布。同事評價他“像個陀螺一樣忙個不停”,在核酸檢測點位負責物資轉運、秩序維護,在大卡口值通宵班,進封控區(qū)……。他常說:我累點沒事,關鍵轄區(qū)老百姓不要出事就行。

充滿水泡的腳
在抗擊疫情的戰(zhàn)役中她們早出晚歸,走在大街小巷、走進千家萬戶,為居民筑起“安全網(wǎng)”,架起了政府和基層群眾的“連心橋”!上灘頭社區(qū)黨建文化宣傳員來曉麗就是其中一員。
隱患排查、防疫宣傳、人口排摸登記、上門送物資、協(xié)助核酸監(jiān)測點錄入信息……面對如此高強度的工作,她從不埋怨,笑著說:“很累,有時候連吃口飯的時間都沒有,但是現(xiàn)在疫情嚴重,這是我應該做的。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戰(zhàn)勝疫情”。來曉麗的腳上貼著創(chuàng)可貼,走路顫顫巍巍,那是在每天3萬步走路中磨出的水泡,是晴熱汗水中和暴雨雨水中泡出的 “勛章”。
一聲聲鏗鏘的響應,一幕幕溫情的場景,一個個感人的事跡,在疫情中,為了守護廣大居民的歲月靜好,一線工作人員在汗水中負重前行。(邱建英、周雨琴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