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的校長和“快樂成長的小朋友”
本網(wǎng)訊 這又是一個周三下午,“大哥哥大姐姐們”又來了,南京市江寧區(qū)實驗小學的孩子們開心地奔走相告,校園內(nèi)比平時熱鬧了許多。
“每到這時候,我們學校的學生都很興奮,因為可以看到他們喜歡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了。”南京市江寧區(qū)實驗小學副校長顧敏向記者介紹說,“這些大學生看起來都挺可愛的,其實在我們的眼中,他們也還都是孩子,但是別看他們一臉的稚嫩,但是上起課來卻是一板一眼的,而且我們學校的學生還特別喜歡上他們的課”,顧校長笑著“嫉妒”地對記者說。
江寧區(qū)實驗小學每周三下午的時間安排的是社團活動。顧校長口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是來自南京曉莊學院的大學生。之所以受到小學生的青睞,關(guān)鍵是大學生更具有親和力,而且更容易跟小學生溝通,并且大學生們還擔任著不同社團的指導教師,能跟小學生一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2013年初,南京曉莊學院與百家湖中學和江寧實驗小學“牽手”成功。通過報名選拔,第一批38名大學生走進中小學,擔任民樂社團、體育社團等崗位的指導教師,受益的中小學生達500余人。
在大學生的帶動下,原本內(nèi)向的學生們開始變得活潑了,靦腆的學生們開始主動找大學生們談心事,調(diào)皮的學生也找到了學習的新動力。“學生們非常喜歡大學生們上課,每周三,他們都比平時更開心更活潑更快樂。”顧校長說。
“二次成長”的大學生們
說起剛到江寧實驗小學擔任民樂社指導教師的情景,南京曉莊學院大三學生劉斌深有感觸:“現(xiàn)在的小學生基本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平時被嬌慣的比較多,所以個性也很強,溝通起來比較困難。而且現(xiàn)在學樂器的學生也非常多,如果我們的專業(yè)功底不扎實的話,反而還會被學生笑話的。對我們來說,來這里鍛煉也是一次成長。”
在百家湖中學擔任心理指導教師的南京曉莊學院心理專業(yè)的大三學生孫望說:“中學的學生尤其是九年級的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很多時候都不知道怎么調(diào)試自己,正好我就是學心理學專業(yè)的,可以經(jīng)常跟他們聊聊天,給一些個人的建議,舒緩他們的壓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樹立自信,沉著應(yīng)對各種考試。
對大學生來說,這也是一種成長的經(jīng)歷。“與學生們在一起,我也能看到曾經(jīng)的自己,對未來的生活更加充滿期待,對我將來真正走上教師崗位提供了提前實踐的平臺,這種成長的快樂是難以言表的。”教師教育學院師范專業(yè)的學生朱若穎坦言。
“大小朋友”獲益的“牽手”計劃
南京曉莊學院團委在2012年第三期“青馬工程”精英班培訓期間舉行“牽手”計劃。“牽手計劃”是通過與周邊的中小學合作,亦遵照南京曉莊學院老校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讓大學生骨干走出校園,以做為本,真正將學到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同時協(xié)助中學共青團、小學少先隊開展工作。讓大學生走進中小學是南京曉莊學院團委為切實加強對“青馬工程”精英培訓班學員的管理,促進培訓班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貫徹團中央、教育部《關(guān)于加強中學共青團工作的意見》的文件精神,并讓大學生走進中小學掛職鍛煉,是南京曉莊學院“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培養(yǎng)工作推出的“牽手”計劃活動之一。該活動旨在牽手中小學,建立大學生骨干實踐基地,促進高校與中小學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共同進步。
南京曉莊學院“牽手”計劃實施一年來,先后有500多名大學生骨干報名參與,覆蓋全校所有學科專業(yè),目前已建立兩家骨干實踐基地,分批選派80名優(yōu)秀大學生骨干分赴各實踐基地擔任中學校長助理、榮譽團支書、社團指導教師等,累計活動時間1800余小時。該項目獲得了2013年度南京市共青團工作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成果獎。
“與中小學牽手,讓大學生走近中小學生,是我校為搭建大學生展現(xiàn)風采和鍛煉技能的舞臺,拓寬‘青馬工程’大學生骨干人才培養(yǎng)渠道,也為提升中學共青團、小學少先隊工作提供一個可行途徑,有效實現(xiàn)資源共享,讓高校共青團與中小學共青團(少先隊)共同進步。”南京曉莊學院團委書記王延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