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我國人口達到13.76億,隨著二胎政策的落實,人口增長將會加快,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首先提到三農問題,因為民以食為天,對于占世界人口20%的中國來說,一旦缺糧,誰也供應不上,無糧則亂,自古如此,糧食安全問題,永遠都會是我國的經濟和政治的戰(zhàn)略問題。
建國以來,以1978年附近為界,前三十年人口劇增,糧食供應不濟,遇到天災人禍就會出現(xiàn)餓死人的慘劇,1959-1961年可為前車之鑒,文革期間知青上山下鄉(xiāng)增加糧食生產,勉強維持饑餓線上的生存平衡。后三十年的糧食供給,分三階段,1978-1984年快速增長,年均增長5%,主要是包產到戶使得單產增長所致,1985-1998年緩慢增長,年均1.7%,1999-2003年持續(xù)減產,年均-3.4%,面積和單產同時下降,2003年較1998年產量下降16%,出現(xiàn)糧荒,2004-2014年持續(xù)增產,年均3.4%,面積和單產同時上升。
然而,近三年的糧食總產增幅分別為3.2、2.1、0.9%,糧食增長的潛力逐漸消失,面積因為房地產和工業(yè)基建的擴張而無法復耕,新增耕地可能性更小,單產的增加主要是因為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所致,隨著土壤墑情的惡化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化肥農藥的使用將會極大地減少,因此,糧食的供給面臨下降的可能。
反觀需求,我國的糧食缺口在不斷擴大,2004-2014年的糧食產量增加,即小麥玉米稻谷的增產,播種面積增長13%,單產增長24%,大家都知道我國耕地面積18億畝保衛(wèi)戰(zhàn)一直在繼續(xù),耕地因為房地產等原因一直減少,面積的增加是擠占大豆等作物所致,小麥玉米稻谷糧食增產了,大豆等進口量加大了。
2004年以后,中國糧食凈進口量快速增長,并一直為糧食凈進口國。2014年谷物凈進口同比增38%,高粱大麥等在2012、2013年連續(xù)兩年凈進口量保持1300萬噸的基礎上,2014年谷物凈進口達1874.7萬噸。按我國傳統(tǒng)糧食定義和口徑,2014年糧食進口總量達1億噸,其中大豆進口7140萬噸,谷物進口1952萬噸,薯類(主要是干木薯)進口867萬噸。若將541萬噸玉米酒糟作為玉米制品納入糧食范疇,糧食進口量1.06億噸。而2014年我國糧食產量6.07億噸(人均441公斤),也就是說,約7.13億噸的總供給中,進口占了14.9%。也有專家測算,2014年人均實際需求糧食457公斤,供給缺口3.6%,2020年我國人均糧食需求將達479公斤,如果不遇天災,糧食產量維持和人口增長同步,供給缺口為8.6%。2014年,我國油脂自給率36.8%,大豆自給率14%。按照國際標準,糧食供給缺口達10%是很不安全的水平,從上述的供求缺口看,我國的糧食雖然即將12年連增,但遠不可高枕無憂。
糧食直補和托底收儲,是十二連增的政策基礎,2015年,小麥稻米收儲維持2014年價格不變,玉米價格下調約12%,而國際上近三年小麥玉米稻米大豆等都跌了50%左右,近年來我國的糧食價格都是國內高于國際,巨大的國內外價差、財政壓力大是今年價格些許松動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我國糧食在國內政策保護、國際價格走低的有利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的自給率水平才90%左右,一旦氣候不利,國內外產量減少,國際價格飛漲,我國的糧食供給必受影響,價格也將水漲船高,2003年的糧食減產,曾導致小麥價格上漲40%,大豆價格上漲64%。
氣候不利是天災,無法抗拒,只能預防,而國內種植意愿的維持,只能靠利潤來保障,1978~2014年間,凡是種植利潤率高的時期,糧食都是增產,反之利潤率過低,則容易導致持續(xù)性減產。據(jù)《瞭望》新聞周刊從夏糧收購到秋糧上市的跟蹤調查,連年的糧食增產,導致很多地方庫滿、政策貼補資金緊張、購銷乏力,使得賣糧難常態(tài)化,90年末的賣糧難就曾導致99-03年糧食滑坡。
近日,國務院印發(fā)《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深化農村改革要聚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yè)經營制度、農業(yè)支持保護制度、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制度等五大領域。目前的賣糧難,首先沖擊的是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他們是土地流轉的新型經營主體,占承包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近4億畝,這部分影響一旦擴散,對糧食產量、農村改革深化都是不利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理順價格、增加收入,將大家的積極性調動并穩(wěn)定下來,糧食產量才能得以維持。

立足國內,放眼全球,時刻把握金融市場脈搏,是環(huán)球時刻投資公司的宗旨,我們不僅關注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也關注這種變化對投資的影響。糧食問題是國之大事,也是五中全會的重中之重,我們認為,農村將迎來自1978年以來最大的改革紅利,如土地流轉將對股票市場相關的北大荒、芭田股份、羅頓發(fā)展、新農開發(fā)等帶來發(fā)展機遇,農產品價格的低迷將給期貨市場的大豆、油脂、小麥等糧食作物帶來長期持有、抵御通脹、資產增值的契機。
|